编者按:
新学年开学,工农解放社号召学生同志们投入线下学生组织的实践中去!
学生同志在假期应做短期融工,在校应做长期学生工作。不能以为墙内学生工作接触不到工人就不重要。相反,组织学生、在学生中培养革命者,正是工人组织工作的预演。
不要相信资产阶级所谓的“内向”。革命者与群众所受的资产阶级意识灌输是对立的,在群众中起初往往内向;革命者与群众又是统一的,要有到群众中建立组织、改造世界的热情!
停在墙外法外之地是脱离群众、恐惧斗争的小资表现。革命者不能只用理论改造自己的大脑,要千方百计到墙内、到白区、到群众中实践。不畏资产阶级的打压,为创造新世界而奋斗!
与一位学生组织同志的问答:
Q: 对想做学生工作、但完全没有经验的同志,应该如何指导他们?
A: 只讲具体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新同志认识到这些方法是依据什么原则来制定的,要能解释方法是如何在实践中产生的,才能让新同志信服。所以要成体系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既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要了解我国内国外近期几十年以来的阶级斗争史,还有国内工农现状、列宁组织原则、如何识别和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等),并要掌握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现实的方法,把理论和学生工作的实践相结合,往往都能得到差不多的一套具体的搞学生组织的行动方法。
按:方法是在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时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那么往往总结出的学生组织的行动方法是一致的,这才是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方法。所以实践是第一位的,不要觉得没有经验就害怕实践。只要热情地投入实践,并用马列毛主义分析和指导实践,我们一定能探索出符合真理的实践方法。
Q: 新同志遇到的共性问题,是最开始怎么找同志的问题
A: 组织最开始的两位同志本来就是朋友,他们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马克思主义最能解释各种社会问题,于是左转成为同志。他们在校内外生活中不断发现新的同志,通过和他们交友吸纳他们,产生了一个小团体。后来有位同志得知附近有人在搞学生组织,就集体表决去接触,发现他们理论水平挺高,有挺科学的搞学生组织的方法论,就一起搞学生组织了。
按:就像巴布石金的故事,柯斯嘉在工厂工作中发现巴布石金是个“愿意⾛上争取⾃由、平等和团结的光明⼤道的⼈”,就与巴布石金交朋友,而巴布石金也觉得“我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朋友,但是还没有像柯斯嘉这样对我的朋友”。“我和柯斯嘉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我们随时随地地都在⼀起,经常讨论各种问题。” 左翼青年往往是不被理解的,而一旦有了朝夕相处的同志,那么生活就能焕然一新。就像巴布石金遇到柯斯嘉后,“交友圈⼦也逐渐扩⼤了,逢到礼拜天,不是我们去看别⼈,就是别⼈到我们这⼉来”,最后他们在一个工人夜校中遇到了列宁。所以,找同志不只是为了达到长期的革命目的,也是在创造自己的革命生活,谁不向往生活中能有同志呢?想要找到同志、想要过这种革命生活,肯定能想方而设法找到人的。革命生活是快乐丰富的,那自然会有发现新同志的眼睛,甚至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奇遇。
Q:再谈谈找同志的具体方法吧。
A:多参加可能遇到同志的活动,比如讨论社会议题的地方,平时多观察发现对社会感兴趣的人。先交朋友,再试着发展成同志。还没有组织的初期,交朋友时,先一位同志单线对接。大家讨论后认为可以发展了,就约出来谈心。一般是是对接同志,加上另一位同志(称之为“我的另一位对这些很感兴趣的朋友也想来一起聊),和这个朋友一起谈心,二对一。可以谈自己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现状、文革与改开、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矛盾、国史、社会性质、马哲分析热门问题(如人性论、人口论、性别问题之类的、大锅饭)等。早期人少可大胆些,像烈火学社说的“尝试贴吧、校园墙、树洞等途径,发布⽑选读书⼩组、马克思主义原著读书⼩组、政经读书⼩组、哲学读书⼩组、校园⼯友公益活动⼩组等信息,召集同学参加读书、调研等活动”是可行的。初期吸收的人最好程度比较好、已经差不多是同志了。人数多了,再考虑培养离同志有一定差距的人。当然找到的往往不是现成的同志,关系好、日常接触机会多也是加分项。
按:巴布石金和柯斯嘉也是一样,他们会根据经验判断哪些人可能是同志,确定交友对象,然后“只要发现对⽅和我们谈得投机,⻢上就想办法弄⼀本什么秘密书籍给他看”。应该能享受这种革命生活,那么在不断交友中总会越来越有经验,不断收获新同志是理所当然的。
Q:学生组织是怎么利用合法平台的?
A:佳士后新社团卡得很紧,所以要争取一个半死不活的社团的领导权。方法就是加入社团,然后积极参加活动,在换届时主动说要接手就行,需要一两年时间。一般这种死社团基本没有人想接,正好有这些“大冤种”愿意“接盘”,人家可乐意转手了。
按:这和烈火学社在《谈谈我们做学⽣⼯作的组织建设经验》里谈的占领“僵尸社团”是一致的。
Q:社团的主题重要吗?
A:社团主题合适最好,比如社会、历史、阅读之类。但完全不关联的也比没有好,关键要有公开合法的身份来掩护有组织的行为。社团的主题很能影响招新的质量,但直接是马克思关联的社团,不好搞。思政类的社团,有的要求党员才能当社长。得用其他壳子做大了,能培养新大一同学了后,让一个大一的积极分子入党,然后去接那个社团。在这种关联高的社团,即使没有领导权,只是有管理权时,也比流浪在外更容易接触到同志或可发展为同志的人。被吸引来参加活动的人里面,就更可能出现可以发展的对象,至少是已经注意到社会是存在问题了。可以先安插人手,没有领导权时,也是可以去发现合适的发展对象的。
按:初期我们希望尽量找程度比较好的同志,如果能取得关联度高的社团的领导权或管理权最好。如果没有关联度高的,任何别的主题也都行,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有公开合法的身份来掩护有组织的行为最重要。
Q:领导权和管理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A:领导权指的是我们内部的人掌握了活动的举办权。办活动也方便,安插人员也方便。对于掌握了领导权的社团,和只掌握管理权的社团,要采用不同的行动策略。
Q:在主题相关的社团取得领导权后,如何开展活动?
A:在接手僵尸社团前,社团往往处于仅水一水最低限度的活动数量指标,甚至直接虚报活动的程度。如果在主题相关度高的社团取得了领导权,可以以一个具体的社会议题为活动主题,开分享会、研讨会。活动分为公开的和非公开的,公开宣传的活动又分为申报的和不申报的。社团每学期申报活动太少,就会被关门。用于申报的活动要过审批流程,可以做得大些,但深度小些。公开活动主要面向小白,给初步的认识、启发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认识到现在的社会是存在问题、有时还顺带让小白对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中国产生一点好感。小白有些啥认识也没有,有些可能是坚定的粉红或自由派。所以注意控制尺度,既启发小白的思考,又不能让粉红和自由派找到举报的把柄(做到即使录下了音,也不能怎样的程度)。
对活动的内容积极准备,做好宣传,重点对象要有联系方式、私戳问来不来。重点对象包括招新时不错的人(社团主题关联度高,带着这种了解社会现实目的加入的同学)、社团的群聊里发言中感觉不错的人、之前参加过活动的人、之前报名但有事没来的人,都单独邀请一下。不申报的活动,来的人大多是私聊过,活动的人数连同组织者,一般不超过10人。注意根据参与者情况,确定讲和讨论深度。如果都是熟人,深度可以稍微放开,有新来的陌生人则保守些。在跟进重点对象时,发现苗子,可以以社团干事身份安排谈心,相对普通校友身份有优势。
活动后,可以和参与者谈谈对这次活动的评价、收获、欢迎下次再来。开完活动可以顺便一起吃饭聊天。如果表现出较多对这次内容的兴趣,可以深入讨论(不是主观上以为对方感兴趣,而是对方确实积极主动提出关于这个主题的问题)。 对第一次参加活动的,除非确实是兴趣挺大,是很好的左翼苗子,不然都不建议聊太爆,可以看多参加几次活动的表现。
非公开活动,是不公开宣传的(发群公告),而是只邀请经考察筛选的积极同学。给积极的小白讲在公开活动中听不到的内容,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我们的好感,增加对社会现实、历史的认识,还能顺带了解一些理论。讲的内容不光服务于积极的小白,更核心的成员也应能有参与并有收获。不管哪种活动,都主持人ppt讲解、事先设问,并应有人提问和讨论。在讨论中各自举出身边的例子,更加丰富、具体地认识现实,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
按:要对群众分层、对活动分层,对应于每个层级的同志,应该能总结出一套活动和培养的方案,要能够通过一系列层级的活动,逐渐把人培养起来。每一层级的活动都要办得好、有吸引力、能留得住人、让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开心有收获,不能光想着最后的革命活动。合法平台很重要,有社团就有沟通的名义,不再纯粹是路人交友了。要在充分了解活动参与者的前提下准备活动内容,内容太深可能把人吓跑或被举报,内容合适才能让参与者充分讨论起来、并引导他们往高层次发展。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老师,要了解活动参与者,才能把他们发展为同志。做群众组织是和革命者和群众结合的过程,是长期的革命生活,不要急躁。我们要享受日常和各层次群众的相处,各层次的与群众结合的活动都开心地办好,自然能感染越来越多的群众,自然会产生新的革命者,而其他群众也会团结在革命组织周围、在日后的群众运动中发挥作用。这才是革命者真正和群众结合了。
欢迎加入工农解放社
团结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各组织,寻找共同为社会主义革命奋斗的战友!
频道: https://t.me/LiberationLea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