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Administrator
发布于 2025-02-17 / 66 阅读
0
0

被“生产”的精神疾病患者

1.心理健康的危机

近年来,心理健康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关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患有抑郁症,2300万人有精神分裂症,每年约有80万人自杀。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精神健康疾病是除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以外导致预期寿命下降的主要原因,《垄断资本》的最后几章中,保罗·巴兰(Paul Baran)和保罗·斯威齐(Paul Sweezy)明确了垄断资本主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认为该制度未能“为一个能够促进其成员健康和幸福发展的社会提供基础”。

我们以英国为例,最新的英国国家卫生局成人精神病发病率调查显示,2014年16岁以上人口中17.5%患有不同形式的抑郁或焦虑,而1993年此数据仅为14.1%。此外,症状严重到需要干预的比例从6.9%上升到了9.3%。

根据2015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最近报道,英国因自残而入院的儿童人数达到了过去五年来的最高值。根据英国健康与社会保健信息中心(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formation Centre)的一份研究显示,在2009和2013之间,年龄在10 - 14岁的这类女孩已经从3090例增长到5953例,这类男孩则从454例增长至659例。女孩和男孩的因自残而入院的概率分别增加了近93%和45%。

说完英国,我们再来看看中国。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中国成年人群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而据世卫组织估计,中国约有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约4100万人患有焦虑症,13至18岁的青少年中,约有25%的人群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2003年北京安定医院马辛等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抑郁障碍的诊 断标准为依据,对北京市1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了 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抑郁障碍患者的终生患病率为6.87%,其中男性终身患病率为5.01%,女性终生患病率为8.46%。抑郁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3.31%,其中男性时点患病率为2.45%,女性时点患病率为4.04%。

2019年,深圳富士康更是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工人13连跳,这些数据和事例反映了我国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

2.谁造就了精神疾病大流行?

在本篇文章里,笔者讨论的精神疾病是“原发性精神疾病”而不是由于躯体疾病或者物质成瘾(酒精、毒品等)导致的“继发性精神疾病”。人们对精神疾病产生的原因有许多种看法。目前医学上的主流看法认为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障碍是由于大脑内的神经递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失衡造成的,因此大多数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都是通过提高大脑内神经递质水平来达到治疗效果的,例如SSRIs型药物是提高血清素的,SNRIs是提高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而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等则更加注重遗传因素和大脑结构等。

但目前神经递质失衡的观点其实并没有被完全证实,它只是一种假说,所以正规的医院精神科的诊断依据基本都是量表和访谈还有诊断手册,现有的医学技术也没有达到可以检测出大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但是,相比于不确定的生物因素,人们越来越发现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经历息息相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生活在社会里的活生生的人,要理解任何社会现象,必须从社会关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出发,而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部分。根据唯物辩证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即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没有孤立的事物,也没有孤立的现象,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联系,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是互相影响、互为条件的。因此我们决不能脱离社会环境来讨论心理健康问题,绝不能把心理健康问题归结为个人的问题,而这种看法在医学上也得到了肯定。

我国著名的精神科专家沈鱼邨在其著作《精神病学 》(第六版)里就简要探讨过社会因素和精神疾病的关系:“研究显示,社会不均等可能增加精神疾病发病的危险。如果全球化增加贫穷,就潜在性地增 加心理问题的发生。在社会经济较差的社区,精神疾病更常见。如女性可能由于社会剥夺而影响其在家庭和儿童照管方面的职责,从而增加心理问题的发生。在不同类型的社会中,精神疾病发病率也存在差异。例如,强调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中,常见精神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个人收入的不均等也可能影响精神疾病的发病。证据显示收入的不均等(收入高的20%人群 与贫穷的20%人群比较)和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中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因此,我们要讨论精神疾病产生的社会原因,就必须讨论我们生活的社会制度,即以资本积累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我们都知道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剥削和压迫的制度,是精神疾病产生的根本社会原因,而笔者的目的是详细揭露资本主义究竟是怎样摧毁人们的心理健康的。

其实归根结底,导致人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就是异化。异化这个概念通俗的来说就是指原本自然互属或和谐的两物彼此分离、甚至互相对立。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阐述了这一概念,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主要分为了四类:工人与他的“类本质”的异化、工人与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与劳动本身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异化。

  • 先来说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它表现为物的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的产品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异己的存在物与劳动相对立。通俗地说就是:劳动的产品是由工人创造的,本应该由工人处置和分配,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创造的劳动产品却被资本家占有了,商品里的价值包括:c(固定资本)+v(可变资本即工资)+m(剩余价值),而资本家为了提高产品的价值赚更多的钱,就要不断提高固定资本,同时榨取更多剩余价值。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资本家采用越来越先进的机器,就达到了固定资本的提升,而技术的提升就导致资本家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越来越多的工人失业,同时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提高剩余价值,这样一来,商品的价值就随着工人的努力工作提升了,而工人的工资却不变,导致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变得越来越贫困。由此,商品就变成了统治工人的异己的力量,工人对自己生产的商品没有任何话语权。

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同自已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阴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 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宗教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但现在这个生命已不再属于他而属于对象了。因此,这个活动越多,工人就越丧失对象。凡是成为他的劳动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本身的东西。因此,这个产品越多,他本身的东西就越少。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 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抗。”

再来说劳动的异化,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的性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它的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象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表现在劳动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这就是说,工人不是在为自己劳动,而是在为资本家劳动,给老板打工,工人对生产的过程没有任何决策权,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产品怎么分配都不是由工人决定的而是由资本家决定的,因此劳动是同工人相对立的。

马克思说:“首先,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而,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化性质明显地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象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

然后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人之所以成为人,与动物相区别,就是因为人可以有意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进行创造性劳动,这就是人的“类本质”。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没有办法进行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劳动者们被束缚在流水线上和办公室里为资本家进行着重复的枯燥的劳动,劳动竟变成了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手段。

正如马克思所说:“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 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至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最后是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将劳动化约为市场上待价而沽的商品,而非社会关系,也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商品之间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彼此进行交谈时所用的唯一可以了解的语言,是我们的彼此发生关系的物品。”

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涉及了工人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工人和工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说:“当人同白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每个人都按照他本身作为工人所处的那种关系和尺度来观察他人。”这就是说,工人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只是一种纯粹的竞争的关系,工人把其他的工人看作是竞争对手,从而造成了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孤立,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危机,影响工人阶级的心理健康。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就是被压迫者和压迫者、被剥削者和剥削者之间的关系,资本家作为一种和工人相对立的异己的力量统治着工人。马克思说:“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本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一整个生产过程中,工人阶级处于一种极度无权的状态,对自己的生活也失去了掌控权。除此以外,工人还要在市场竞争中和别的劳动者高强度竞争,生怕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失业,他们还面对着严格的劳动纪律、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等困难。可以说,一整个劳动过程都给无产阶级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资本的垄断导致阶级固化,也使无产阶级对未来越来越悲观和绝望。

同样的,异化的概念也可以用在学生身上。在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其根本作用通过给无产阶级的子女灌输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各种裹挟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知识来服务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学生在资产阶级的学校里不是接受教育而是接受奴役和驯化。

人和学习的关系本应该是和谐的,人们会自动自觉的学习自己需要的和感兴趣的知识,并从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但在当今的应试教育下,学校实行“分数挂帅”,学生被当成了商品,分数成了他们的标价。学习不是为了提升文化知识,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取得更高的分数。学生完全变成了分数的附庸。学习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同学生相对立的东西统治着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变成了纯粹的竞争关系,除此以外学生们还面临着,严格的校规、学校里的各种形式主义、以及来自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巨大压力,这些都毫无疑问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于是乎,学生们就想逃避瘟疫一样逃避学习。

其实当我们在考察各类精神疾病的时候,也可以看到异化的身影。各种情绪和想法本应该是被我们所控制和驾驭的,但是精神疾病导致了人们的情绪和想法的失控,它们变成了一种异己的、与人们相对立的东西统治着人们。比如抑郁症,就是长时间的与环境不符的情绪低落和快感缺失,焦虑症就是控制不住地对各种事情担心和害怕,无法抑制的灾难性思维。同时,抑郁和焦虑还会带来各种躯体化反应,例如疼痛、肠胃功能紊乱、发抖等等,使患者在精神和躯体上都受到精神疾病的统治。再比如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会不受控制地在躁狂和抑郁之中来回切换,带有精神病性的抑郁症患者或者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被各种幻听、幻视、幻嗅所折磨。

总的来说,笔者还是比较赞同目前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由于资本主义对劳动者的压迫导致劳动者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权,还有资本主义社会上的各种不公,使得劳动者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导致了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衡导致了病理变化,就像工厂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最后导致工人身体上的各种畸形一样。

3.医疗救助的困境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就是资本增值,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自然,心理健康的医疗救助也被资产阶级变成了赚钱的工具。

首先是在诊断方面,在上文中,我们说过当今的科学技术是不能直接测量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的,所以诊断的工具是例如ICD-10等等的精神障碍统计诊断手册还有各种量表。但是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一些医院里,特别是私立医院,往往会要求做神经递质的检查,以在正常的诊断项目外加收费用,检查的结果完全就是胡编乱造,不具有参考价值。其次,如果去到医院诊断的话都会要求做各种例如SCL-90等等的量表,医院要征收几十上百块钱,但这些量表都是国际通用的,在网络上就可以找到自行测试。在药物方面,有的医院还特别喜欢开一些提成较高但效果不理想的自研中药。

除此以外,资产阶级还把精神病院当成镇压反抗的工具,他们把不同政见者和反抗者扣上精神病的帽子以维护统治。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同性恋和易性症实际上早就被世卫组织从精神疾病中除名,但在人口老龄化的环境下,中修为了维护传统的父权制家庭以保障劳动力再生产,每年仍把大量的性少数送入精神病院。毛主席时代的人民日报也曾报道过苏修叛徒集团把不同政见者扣上“精神病”的帽子以镇压反抗。这样做不仅是对反抗者的迫害,对真正需要医疗救助的人也是一种迫害,因为它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真正需要医疗救助的人得不到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有心理治疗,但是心理咨询师的费用却高的吓人,往往一个小时就要好几百块钱,这根本不是无产阶级能负担得起的。而所谓的认知行为疗法,也就是改变负面思维方式,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用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4.出路何在?

精神疾病患者由资本主义生产,却又受到资本主义的歧视和排挤。许多具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因为无法到办公室和工厂里接受资本家的剥削,不能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而被资产阶级扣上“废物”、“社会负担”等帽子。还有一些学校和公司因为害怕承担责任不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或者劳动者进入,例如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拒绝接受抑郁症患者,且对抑郁症患者强制转学。除此以外,心理健康问题还会造成很多其他的社会问题,例如酗酒、吸毒、药物滥用等等。

总结:

本文我们谈及了很多问题,如:精神疾病如何产生、医疗的困境、对患者的歧视等等,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资本主义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资本增值,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这些问题永远不会消失。

我们可以设想,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已经消灭了剥削和压迫,所有劳动者夺回了对自己生活和生产的掌控权,可以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时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大大减少。这时候医疗的目的也不再是赚钱不再是实现资本增值,而是为了让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患者得到救助和康复。

所以,为了我们的心理健康,革命吧!


欢迎加入工农解放社

团结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各组织,寻找共同为社会主义革命奋斗的战友!

频道: https://t.me/WPEC2025

群组: https://t.me/Liberation1917

XMPP桥接群: https://conversations.im/j/[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们: https://forms.gle/4QPjVfzbPCij35Hj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