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实践活动。我们所采用的形式主要是陌生人拜访,选择的目标以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行业的工作人员为主,采访的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着受访者的工作生活情况来提问的。
我们的记者所采用的陌拜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去到一些街边店铺里,可以进行消费,找机会跟店员或老板攀谈,或者是比较有空的独自一人的顾客,留下联系方式,表达希望进行采访的意愿,并跟对方沟通一下采访的大致内容,可以赠送对方小礼品或红包,约定具体采访时间或者直接进行采访。还有就是可以在校友群里去寻找比较活跃的已经毕业工作了的学长学姐,或者发布采访邀请,可以用社团组织或者老师布置任务的名义去找学长学姐帮忙,然后也是添加联系方式,跟对方沟通,具体约定时间地点。我们的一些记者跟学校老师关系很好,可以借助老师的资源,去联系到往届毕业学生,后续流程也是一样。另外就是在一些招聘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以发布兼职岗位的形式招募受访者,这种方式可以找到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群体,还可以看到对方过去的工作经历。
这些调查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让受访者愿意多分享一下自身各方面的状况,我们一般需要事先与他们沟通,赠送小礼品或者约时间请他们吃饭,然而对于一些较为敏感或隐私的话题,很多受访者还是不愿意多谈。因此我们只得到了比较浅显的信息。
另外,我们也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跟同事和上下级的日常接触,了解到同事们过去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经历,也能逐渐了解到他们的思想观点,得到的信息跟陌生人拜访相比要深入一些,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只能了解到每天在自己身边的人,没办法像陌生人拜访那样了解到各种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
总体上来看,我们的调查实践是受客观条件所限制的,获得的资料并不充分,得到的结论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反映全部的现实情况。
服务业工人
我们的受访者所从事的行业,大多数是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有的是服务人员,也有一些是个体户或小微企业老板。
其中有一小部分受访者在过去曾经进过工厂当过普工,但是基本上都没有在工厂里持续工作很久,他们给出的原因一般有这样的几个点,流水线上的劳动和工厂里的生活过于机械化,工作强度较高,工资水平较低,对自身没有提高,最重要的是没有前途,一些受访者反映工厂里想要晋升只有花钱行贿或者有人脉关系,否则只能一辈子做苦工,这些比较年轻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会甘心今后的几十年人生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循环下去,没有任何进步或改善,于是他们果断地离开了工厂。
虽然在很多服务行业里,从业人员的劳动也很辛苦,工资也很低,例如一些岗位需要一直保持站立,一些岗位需要上夜班,最底层服务人员工资一般在2000到3000元,但是跟工厂里相比还是要轻松一些、更自由一些。不过我们也了解到有些规模较大的全国连锁的餐饮企业,在模仿国企、工厂甚至采用军事化管理,定人定员定岗,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鼓励互相举报,揭发违反公司规定的同事能够获得晋升资格。但这只是服务行业中的一部分情况,另一些情况则与此相差很大,例如果汁制作师的工作就比较轻松,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月收入能达到4500,调酒师和咖啡师的工资则更高,且技术门槛并不高,不需要学历文凭就可以进行学习。大多数受访者们认为在这些行业打工可以积累经验,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可以凭借资深经验拿到更高工资,或者可以获得晋升经理、店长的机会,或是攒下钱将来可以自己开店,这是很多受访者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已经实现了这样的目标。
在服务业中,很多行业不需要技术,没有从业门槛,也可以说已经被简化到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学会的程度,一些岗位新入职的员工经过主管的培训,或者由老员工带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能完全掌握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剩下的就是反复操作增加熟练度就可以了,这跟工厂里的一般岗位对技术的要求是差不多的,很多人不愿意选择进工厂,进过工厂的有很多都不愿意一直留在工厂。帮助工厂招工的人或团队一般会得到工厂支付的佣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些工厂经常处于工人短缺的境地。
但是也有一些服务业从业者表示,他们的工作非常不稳定,很少有签订正规劳动合同的情况,他们随时都面临着被解雇的风险,很多企业都设置试用期、安排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求,完不成要求就指责员工不适合这个工作从而辞退员工,以此来欺骗劳动者给企业打白工,还有一些企业以承诺较高的无责底薪为诱饵,实则在底薪里面包含各种项目例如全勤、饭补、通勤补贴之类的,当员工没有完成各种要求时,这些所谓奖金补贴就要从底薪中扣除,还有一些企业规定在第二个月的15号才发第一个月的工资,以这些手段来逼迫员工自己走,这样就只需要以最低工资标准来支付工资了。另一些企业则是使用各种手段来把劳动者束缚住不让走,他们往往签订非常严格的协议,竭尽所能地压榨劳动者,劳动者若忍受不了想要离职则需要支付让人望而却步的巨额违约金,让劳动者只能选择继续被公司奴役。
另外,一些受访者认为,现在的新一代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传统技术,例如美容美发行业正在萎缩,是因为这个行业需要去花时间和精力认真学习技术才可以从事的,而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选择,做服务员,做饮品师,做导购员,几乎不需要任何技术,工资又不低,那为什么还要花时间花钱去学美容美发呢?另外就是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年轻人试图通过短视频创作和直播,想成为网红,想做达人,这些方法技巧也是可以在网上免费学到的,也可以入职传媒公司,由公司来打造成为主播,所以年轻人们不再愿意选择传统的需要技术的行业了,一位美业受访者这样说。
小店主
我们还采访到了一些个体户小店主,都属于这个群体中情况比较好的。因为我们看到在一些街道,两侧的门市商铺全都倒闭了,都在出租出兑,甚至一些大型的商业地产也都空空荡荡,标着1至3层整体出租的字样,这反映出小店的差异非常大,行业竞争的激烈。
一些受访者表示在疫情解封初期出现过一波反弹式的复苏,但是到了今年逐渐就不行了。这是因为疫情政策的转变让人们变得乐观,都开始行动起来,促进了消费,带动了增长,但是,客观经济形势并没有改善,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决定了这种虚假的复苏只能是昙花一现。一些实体店主认为原因在于消费者手中没有钱,行业内卷,大家都打价格战,利润整体降低,竞争太激烈,难以生存,很多小店活不过半年。
但是也有不同的情况。一位餐饮店的小店主表示他目前每个月流水能达到两三万,扣除成本和生活花销能攒下一万余元,他之前加盟的全国连锁品牌,但需要从总店进料,那个时候他的利润较少。直到他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就开始做自己的独立品牌,自己配料,也获得了顾客们的好评,他的店地理位置好,客流量非常大,经常忙不过来,但他也不雇人,他说雇人的成本高于能带来的收益,忙的时候就找家里人过来帮忙。而且他也不入驻美团,因为美团要抽他流水的25%,他也不需要更多的订单因为他接待不过来,他每个月目前这些收益就已经很满足了。
另外就是我们也采访到了一些从事新型业务的小企业。这个老板是个00后,之前进过厂当过工人也做过服务员,现在自己创业,做的是一些app拉新业务,他招了十多个推广员,全职工作,但工资是0,他们赚的钱是由app平台直接打给他们微信或支付宝的,一个推广员拉到一个人下载安装那款APP,扫了推广员的二维码,平台审核后第三天就会打给推广员18元左右的佣金,而推广员的上级也就是他这个团队长能得到平台的奖金2元,他说每个推广员平均每天能拉到十几个人,十几个推广员加起来每天平均能拉一二百人,他自己每天也亲自去推广,他自己每天的收入比一个推广员的每天收入稍微高一些,他把额外收入用来租办公室和宿舍,购买冰墩墩等小礼品用以赠送路人让他们更愿意下载app。他们这种业务,依赖的是大平台大资本,或是专门为这种大资本做运营推广的传媒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投入大量资金来发布这种推广任务,当平台资本转变策略,他们的业务就只能立刻停止,但他们这种团队比较灵活,能够快速转向新的推广业务,例如去接其它app的推广,或是充电宝、pos机、酒店入驻之类的业务。
总的来说,个体户小店铺呈现出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在消费低迷、行业内卷的大环境下,其中只有少数能够维持下去,虽然很多人仍然幻想将来经济形势整体好转后能开一家自己的店或者扩大规模,但他们都对目前的情况感到悲观。
以上就是近期通过采访调查到的一些情况,我们了解到的信息还是比较有限,得到的结论只作参考。将来我们也会想办法改进调查方式方法,争取得到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做出更科学更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分析。
欢迎加入工农解放社
团结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各组织,寻找共同为社会主义革命奋斗的战友!
频道: https://t.me/LiberationLeague
群组: https://t.me/Liberation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