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阶级斗争
目前,中特用所谓的优秀传统美德来限制人民的思想,用来掩盖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在海外又建立孔子学院,还有所谓的汉学家,在新闻媒体上美其名曰文化输出,实则就是民粹主义,“你看连外国人都认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而你却在批判,你是不是美国人的狗,收了16亿”,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认为的,还有其他领域,一小部分加一小部分……,总会有一方面会把你变成民粹主义,这应该就是大中华帝国,和当年的大日耳曼帝国,大日本帝国,有什么区别?所以要警惕民粹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华,不过是中特添油加醋捏造出来的,用来统治中国人民枷锁。
在所谓的孔孟之乡,也就是山东,这种倾向更发的普遍,用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九成尊孔,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哪怕你毕了业找工作,对现在社会的不满,也只能说是党的本意是好的,只是内部有蛀虫而已,希望严查,然后中特就推出几个替罪羊,寥寥草事。今天发现这个名著,明天发现那一种理论,中西对比,我们比外国人更强大,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不是那些几百年的文明可以对比的,这就是典型的连自己都欺骗,如果这都可以算的话,那么不应该是造字的那一些人吗?通过解读文言文,一句话100种解法,这种方法未来1万年也适用,简直就是说的道理,最好不要反驳和神经病一起讨论有什么用呢?今天用这一句话,明天他就能换一句话继续跟你诡辩,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现在回到正题,在山东的一些学校,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特别是在小学,黑板两旁,一边是黄帝,另一边便是孔老二,每节课都要鞠躬。黄帝的原话我记不清了,但孔老二我记得清清楚楚,“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我记得当时初一和小学一样,也是每节课都鞠躬,初中其他年级都是每天鞠躬两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特别情况便是,老师的公开课,上课鞠躬,下课鞠躬,高中因为学业比较紧张,只是公开课鞠躬,反正就是贯穿九年义务教育。当然说到孔老二少不了祭孔,小学祭孔的时候有两个班会穿上汉服,在孔老二雕像前,跪拜磕头礼,可能是学校资金不够,其他班都是穿上校服,系上红领巾,行跪拜磕头礼,当时我也磕了哈哈。不管是语文历史还是政治课,一但说到孔老二,那便是孔圣人,至圣先师,中国第1个圣人,讲的便是仁礼义智信,当然政治课特殊一点,讲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什么是精华?什么又是糟粕?那就只能中特说了算了,你所认为的不是正确的,教科书上的才是。
说一件有趣的事情,我现在好像还是共青团员,记得当年加入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们那个和团员有关的设施房间花了100万呢!总共就让我们进去了一次,看到了孔老二的画像在里面,还有董仲舒,秦始皇,老子,记不清了,只记得那里面特别红,特鲜艳,比国旗红多了。还有团员开会,教的竟然是把文件上的课程教你填满,总共是十几个课程,上面的老师没有听过,课程名字也没有听过,毕业了一节课都没有讲,填那些名字也只是走个形式,这叫什么呢?形式主义!上面总共至少批款了300万,100万在团员这,另外200万建了楼,你要问我楼里面有什么?我只能说有个图书馆,但图书馆有没有书呢?不知道,因为我在校期间图书馆没开过门,图书馆有借书证,几十块钱一个,毕业之后可以返现,当然更多人是毕业之前就丢失了,至今都没有人知道图书馆里面有没有书。
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对我来讲就是一件笑话,孔老二的理论从来都没有被歪曲过,他所谓的天下大同,不过是奴隶主的。有教无类?你觉得中特他自己遵守了吗?再说了,你怎么知道有教无类是不论贵贱贤愚,一视同仁地接受教育?他就没有可能是翻译错了呢?在网络上我看到了这一种说法,所谓“有教无类”就是说,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这就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毕竟中特有解释权。中特用他来压迫我们,而我们却还要救他,那因为特色学校成了精神病自残自杀的人历历在目。孔老二本身就是历史的尘埃,如今这个尘埃却变成了神,直接开倒车到奴隶制是吧?他不需要我们拯救,对中特来说他是神,对于我们来说,他是敌人。我们要把它归正到原来的位置,那就是尘埃。
点评:批林批孔时期《红旗》杂志对文中讨论的"有教无类"有如下解释:
孔子所说的“教”,指的是对奴隶的教练,同他所说的“诲”,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有教无类”明明说的是“教”,是对奴隶进行强制的军事训练和思想灌输,把它和孔子所说的“诲”,即对奴隶以外的阶级、阶层进行教育混为一谈,是错误的。这有话中所说的“有”,古时与“囿”、“域”通用,指地域;“类”是指族类,即氏族的区别,不是指什么“阶级界限”或“家庭出身”。
因此,所谓“有教无类”,孔子的原意不过是:不分氏族,按地域编制,对奴蒙进行强制教练罢了,根本不是什么“打破阶级界限”教育学生的意思。春秋时代,由于奴隶不断起义,兼并战争频繁,奴隶制的氏族宗法制度日趋崩溃,不同姓氏的贵族互相混杂,从属于不同姓氏的飒隶也混杂起来了。统治者再也不能象西周那样按氏族,而必须按地域刻分进行统治了。与此相适应,对城隶的强制教练,也不得不按地域进行了。在一个诸侯国中存在着不同姓氏的大夫,他们有“民”有兵,对“公室”是很大的威胁。孔子提出“有教无类”。主张按地域编制,不分氏族,对奴隶进行强制教练,一方面,是要削弱“私门”主要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势,保护“公室”即效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奴求的控制,防止他们造反。怎么能把“有教无类”说成是什么“打破阶级界限”,“普及了教育”呢?
孔子宣传“不学礼,无以立”和“学而优则仕”这条教育路线,表明了他的教背内容就是要他的学生们熟悉周礼、遵守周礼、维护周礼,他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能为奴隶主专政服务的官僚和御用文人。历来的剥削阶级利用孔子的“有教无类”来作为招牌,都是为了掩饰载育领域中的剥削阶级专政。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如果还把“有教无类”当作一种什么真理来宣扬,那无非是要无产阶级在教育领域里向剥削阶级施“仁政”一一救育不分阶级,向一切人开放,这就抹煞了技育为无产阶纸政治服务,抹煞了工农子弟有优先受教育的权利。过去刘少奇伙推行的修正主义载育路线就是这样千的,摊道在今天还允许重演吗?
欢迎同志们向大字报墙投稿,大字报墙是言论自由的墙。我们不会对同志们的大字报作出修改,但我们会尽力为同志们的投稿点评。
发布到大字报墙的两种方法:
发送Markdown格式的文档到大字报邮箱 [email protected]
在我们的论坛上发布文章,勾选 大字报 标签
欢迎加入工农解放社
团结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各组织,寻找共同为社会主义革命奋斗的战友!
群组: https://t.me/Liberation1917